导言: 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第一章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第一节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第三节 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 文化与文化变迁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第二节 文化的内涵和特性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文化的变迁第三章 种族、族群与民族第一节 种族 第二节 族群与族群理论 第三节 民族与我国的民族概况 第四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四章 符号、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 符号 第二节 语言与言语 第三节 语言与民族、族群的关系 第四节 语言、思维与文化 第五节 人类的非言语交流第五章 人格与文化 第一节 人格理论与人格研究 第二节 基本人格类型、国民性与社会人格第三节 文化濡化 第四节 社会文化因素对异常心理、异常行为的影响第六章 生态、生计与文化 第一节 生态、能量与人类学家对生态的认知 第二节 文化分区与生计方式 第三节 居所与聚落 第四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第七章 交换与再分配制度 第一节 经济人类学的内涵及理论 第二节 互惠交易 第三节 再分配制度 第四节 市场交换第八章 婚姻制度及其变迁 第一节 婚姻的内涵和功能 第二节 通婚的范围 第三节 婚姻类型 第四节 婚姻的形式与程序 第五节 婚后居住模式 第六节 离婚、再婚与婚姻的权利第九章 家庭、亲属制度与继嗣 第一节 家庭 第二节 亲属的含义及其区分的原则 第三节 亲属类型和亲等 第四节 亲属称谓 第五节 继嗣制度和继嗣群 第六节 中国的宗族第十章 政治制度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组织 第二节 社会控制 第三节 维持社会秩序的途径第十一章 宗教信仰与仪式 第一节 宗教信仰的历程 第二节 宗教师 第三节 宗教仪式与生命周期 第四节 宗教的变迁第十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应用 第一节 什么是应用人类学 第二节 应用人类学家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节 文化人类学与中国当代重要现实问题研究 后记
第三版序自2018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程第二版以来,除了第二版序言中提到的部分高校外,又有不少高校先后加入了使用本教程的行列,如贵州大学、宁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鲁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广东金融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红河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等。这是对本教程编写者的一种鼓励,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更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强大传播辐射能力的一种体现。本教程第三版仍然保持第二版的风格和基本内容,只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修订:第一,根据近年来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及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提炼,对第三章有关“族群”“民族”的部分进行了补充和改写,增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节。第二,对第二版的部分表述进行了修正。第三,根据国家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更新了一些必要的数据,删减了一些繁冗的概念陈述。本教程第三版修订期间,得到了一些同行老师和学生的关心。有的老师通过电子邮件表达自己对本教程的喜爱,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询问获取电子课件的可能性;有的同学则对教程中的个别表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修改见解。正是有了大家的关心、厚爱和批评,本教程才得以顺利修订,并向更优秀教材行列迈进。愿大家的关心、关注与批评长在!愿文化人类学之树常青!孙秋云2024年5月17日
孙秋云 ---------------------------- 孙秋云,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城乡文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会理事,曾任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湖北省第八届和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已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族群文化与乡村建设》《电视传播与乡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核心与边缘——18世纪汉苗文明的传播与碰撞》《社区历史与乡政村治——鄂西土家族地区宗族文化与村民自治研究》,发表过《少数民族山村村民自治的民间基础分析》《电视传播与村民国家形象的建构及乡村社会治理》等学术论文近70篇。自2001年以来多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乡村社会学。
本教程以生动、简练的笔触,较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结合诸多文化事象和社会实例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对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教材,也是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文学、传播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了解人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入门读物。本教程也适合作为对文化及文化人类学知识感兴趣的读者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