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个月前2.引子我是谁?我为什么写这本书?第一部分 我们应该作出改变吗?3.我们要凉凉吗?4.气候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总在变化?天气VS气候温室效应历史今时今日的我们我们如何确定这是我们的“锅”?5.12周检查6.热浪、干旱与饥饿。这是圣经上的废话吗?热浪热岛创纪录的热太热Hold不住?干旱食物安全动物7.我们能都活在水下吗?冰、冰、宝贝上升的海平面鲨鱼宝宝和英国脱欧;酸和珊瑚8.20周检查9.这鬼天气到底咋回事?洪水火环风暴气候:妙探寻凶10.世界何日完结?引爆点又是该死的冰盖环流奔涌火冰森林退化11.预产期第二部分 我们能否改变?12.是什么导致一切都在变热?我们处在碳排放的哪个阶段?是什么导致了气候变化?温室气体谁在排放?排放什么?13.化石燃料很糟吗?我们就不能把它们给吸干?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清除和地球工程学14.风停了咋办?太阳熄了咋办?太阳出来了答案正在风中飘储存空间你的铀潮水高涨人类电池农场15.出生16.汽车真的糟透了吗?到处都是车!柴油车与SUV的丑闻有车一族该怎么办?快骑上你的单车买不买电动车,这是个问题17.我还能去度假吗?低碳飞机!真的吗,你不是在说笑吧?航空公司难道不应该采取行动吗?探底价格与高空名流旅行的有趣方式免税地狱我不能只“抵消”自己的航班吗?往池子里撒尿18.开始的几周19.我是否需要再穿一件毛衣?我们的房屋要有光!隔温与能效供暖(不是指那部电影)烧菜和用火20.我应该吃素吗?我不确定我是否想吃素!我必须吃素吗?食物腐朽,欲望腐朽食物!荣耀的食物!肉——你身边的温室气体制造者如果我还想吃肉怎么办?那我非得纯吃素吗?欧洲萝卜跨境而来21.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东西?被塑料淹没T台上的碳有利环保的白色家电本书互联网重金属第三部分 我们会改变吗?22.三个月23.我们正在为此做些什么?国际协定当“零排放”接近于“零”排放努力适应变化,掏出真金白银我们造的城市商业时间向气候变化大会发出呼吁24.我们的脑子都在想些什么?北极熊问题为什么气候变化就像我爸?抵御绿色作秀;事实是一把钝刀;西瓜我不是耶稣少年心气把事儿说清楚25.六个月26.谁在拖延不动?过去现在和未来27.我能做些什么?你是否对气候变化负有责任?那么究竟要“做”些什么呢?这就是行动28.九个月结语十八个月致谢注释译后记
我亲爱的中国读者,你好,首先,感谢你用辛苦赚来的人民币,买一位自己闻所未闻的苏格兰学者写的闲书,了解一个让人沮丧的话题——气候变化。要是这本书是朋友送你的礼物,那么我得多谢TA,而你也应该如此。因为这本书讨论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物”,我这里说的可不是气候变化,而是家庭。它讲述了一段在急剧变化世界里初为人父的经历,以及我们每个人保护孩子的本能。当然,如果你天生对小孩不感冒,你也可以为气候变化摇旗呐喊。其次,如果你不想被“剧透”,那么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最后再翻回来读这篇序言。但老实说,这里唯一能透露的内容就是气候变化仍在继续,我料你对此已经心知肚明。现在是2024年5月,就在我为亲爱的中国读者撰写中文版序言的时候,手机里社交媒体App弹出的一张精美图表好巧不巧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告诉我:在过去的一整年里,每一天的全球平均海洋温度都在刷新同期的历史纪录。365天,天天如此啊,简直是活久见。这既展现了地球眼下的糟糕处境,也显示了我的社交媒体信息流的堪忧状态。不过,另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已有30%的电力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故事,提醒你我世界正处于双线并行的变化之中,但是哪条时间线的世界会率先迎来结局呢?三小时后,我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他是中国香港和英国苏格兰的混血儿)在伦敦的一家中餐馆里庆祝他的40岁生日,为此我们要了不少点心,我更是企图在这个夜晚暂时忘记日夜不息的气候变化。在这段远离带娃的宝贵时光里,我得争分夺秒地大吃特吃。自从2022年本书第一版在英国问世以来,全球又发生了很多事情。202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而且纪录提升的幅度还很大。照此看来,2024年夏天类似的剧情将再度上演。如今,我们继续目睹着前所未有的野火、洪水和热浪在全球肆虐,食品价格普遍上涨,各地居民备受煎熬。而这才仅仅开了个头,正如我和所有其他气候变化研究者预测的那样。但是,就算我们猜对了,这一骇人的事实也不会有任何反转的可能。2023年年底,阿联酋举办了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我也有幸前往迪拜参会。有一说一,在一个发展几乎完全依赖导致气候变化的产品(尽管公平来说,英国过去也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虽然程度要小很多)的国家举行气候峰会实在是怪事一桩。尽管当地人非常友好,但在大会开幕前就有消息称,阿联酋利用其东道主身份(本应保持中立)正在与他国进行新的石油和天然气买卖。在COP28召开前的几周,阿联酋的邻国沙特就被曝出一个激进计划:通过将欠发达国家与使用化石燃料的基础设施进行绑定,从而刺激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最终不停购买碳污染产品。会议期间,我在自己发言的开头还抖过一个“包袱”,问有谁到迪拜以来做过什么“好”的石油和天然气买卖。这个玩笑的现场“笑果”很棒。经过好多天,在会议结束时的最终文件中总算提到了“化石燃料”,这还是本次COP28一系列活动开展以来的首次。有人将这种奇观描述为:开了28次疟疾研讨会却从未提到“蚊子”。讽刺之处在于,由于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将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会议。因此,虽然化石燃料行业最终在踢打和尖叫中被拖到聚光灯下,但它们绝不会轻易束手就擒。中国在过去四十多年里取得了震惊世人的进步和发展,并在几十年内完成了一场工业革命般的转型。如今,中国正在经历另一场革命,一场清洁革命。当前,中国的大部分能源仍来源于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它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中国已经明确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果一切顺利,碳达峰的目标更有可能提前完成。与此同时,中国在安装光伏和风力发电设备方面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走在了全球前列。中国的电动车企业更在逐步接管全球市场。得益于政府积极扶持这些新兴产业,中国已经成为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主导者。2022年,中国新车销量中的电动车比例已达到25%,并且还在不断提升。现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这些中国生产的电动车。2024年以来,欧洲每卖出4辆电动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中国的这项工作是如此给力,以至于在我撰写这篇序言时,美国已经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从而保护其本土汽车产业——这也揭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内保护主义之间紧张关系的真实症结所在。无论如何,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道路将决定人类此后数千年的命运走向。对此,我丝毫没有夸张。目前,我只去过中国一次。2015年,我以一个循环经济项目成员的身份,造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并在那里待了一周。我很快就通过一种痛苦的方式感觉到:中国的一切都是那么“大”,真的大。我在上海参观了几所大学,还有滴水湖。其间,我有一天的时间可以自由活动。在扫了一眼轨交地图之后,我决定走路从一个站去另一个站,毕竟我有的是时间。我心想,这又能花多久时间呢?答案是90分钟。要晓得,伦敦的两站地铁之间只有15分钟。我边走边想,“为什么一切都这么大?”最后一天,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出去泡吧,结果搞到很晚。第二天早上在酒店醒来时,我才睡了大约三个钟头,虽然那天早晨阳光明媚,但我只能带着严重的宿醉俯瞰美丽的外滩。我匆忙赶往机场,唯恐错过航班,因为到机场前后总共得用快三小时。好在我最终还是赶上了。在候机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熟脸在我前面上了飞机,我下意识站起来大喊Hello。然后,我就意识到自己身在中国,而我在这里又没熟人,所以又怎么会有我认识的人登机呢?我对此感到很迷茫,觉得大概是因为自己宿醉未消。大概过了三十秒,我才意识到那人原来是打篮球的姚明。于是我又想到,不仅是中国的地方大,不少中国人的块头也非常大。上海的地势仅比海平面高出几米,未来一个世纪也将面临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极大风险。中国许多大型的沿海城市也将遭遇相同的问题。2023年,我们还看到洪水侵袭了黑龙江五常的稻田,北京也遭遇了1961年有观测纪录以来6月的最高气温。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处于全球战线的最前沿。我们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少,这片土地上人们将会经历的伤害和痛苦也就越少。我为这篇序言收笔是在胡吃海塞各种点心后的第二天。我那几岁的儿子正坐在身后的一张桌子上模仿我“用笔记本电脑工作”,其实他在“敲击”的是一个玩具键盘,不过他看上去玩得很开心。这不由让我想起了自己端坐桌前进行气候研究的那些日子。在过去的十年里,我指导了数十名来自中国的硕士生,甚至还有一名博士生,这些无一不是愉快的时光。我突然有些想知道他们如今都在从事什么工作,更希望他们正在为各自家庭争取一个宜居的未来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能读到这样的结局:我们最终设法避免了最严重的灾难。这将是包括许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以及正在阅读本书的你,共同艰苦努力的结果。我们都为将人类导向一个安全和清洁的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紧急!紧急!紧急!高温红色警报来袭全球正陷入热浪中一本为所有关心气候变化但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人写的书一段由该不该生孩子引发的气候危机探索之旅一场逗趣、有料的气候主题脱口秀
【英国】马特·温宁(Matt Winning) 著 ---------------------------- 马特·温宁博士是一位居住在伦敦的苏格兰气候变化科学家与脱口秀演员。他创造性地将现场脱口秀演出和气候变化议题结合起来,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拯救地球”的方法。马特拥有气候变化政策的博士学位,在减缓气候变化领域拥有15年的研究经验。他还是伦敦大学学院可持续资源研究所的名誉高级研究员,其科研成果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所收录。马特曾受邀参加TEDx演讲,用幽默的方式探讨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他主持BBC Radio 4的《净零:一个非常英式的问题》(Net Zero: A Very British Problem)节目、播客《地球行动》(Operation Earth),并与马克?沃特森(Mark Watson)共同主持BBC Sounds的《尽管如此,这个星球》(Seriously, Though, The Planet)。曾受邀在第二十八次气候变化大会(COP28)、英国皇家研究院(Royal Institution)以及“净零节”(Net Zero Festival)等活动上表演。唐双捷 译 ---------------------------- 唐双捷,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中央党校社会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为上海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公职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外宣创新。具备出色的多语种表达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丰富的一线理论宣讲、翻译外宣实践经历。
本书围绕气候变化主题,分为“我们应该作出改变吗”“我们能否改变”“我们会改变吗”三大部分,用轻松的笔调谈论如“我们要凉凉吗”“我们都能活在水下吗”“这鬼天气到底咋回事”“世界何日完结”“汽车真的糟透了吗”“我还能去度假吗”“我应该吃素吗”等话题,旨在启发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让读者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气候危机、生存和日常生活等问题,并从个人角度探讨了为了解决气候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