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一、研究的缘起二、研究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材料一、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三、研究材料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相关说明一、研究思路与框架二、相关说明第一章 民事电子诉讼兴起的时代背景第一节 在线时代催生电子诉讼的兴起第二节 法院信息化建设推动电子诉讼的探索第三节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电子诉讼的发展第二章 民事电子诉讼的适用概况第一节 A市法院概况一、A市两级法院概况二、五个典型区域基层法院概况第二节 民事电子诉讼各环节适用数量一、A市两级法院民事电子诉讼各环节适用数量二、五个典型基层法院民事电子诉讼各环节适用数量第三节 在线庭审环节的案件类型与适用程序一、在线庭审的案件类型二、在线庭审的适用程序第四节 民事电子诉讼的适用特征一、诉讼各环节适用的地区差异较大二、适用环节以非庭审环节为主三、在线庭审以单方当事人在线为主第三章 民事电子诉讼的运行机制第一节 在线立案一、在线立案的平台二、在线立案的流程与方法三、在线立案的模式与效力第二节 在线庭审的启动一、在线庭审程序启动的制度性规定二、在线庭审程序启动的实际操作三、在线庭审程序启动的影响因素第三节 在线庭审的庭前准备一、庭前准备的概况二、庭前准备的流程与内容第四节 在线庭审一、在线庭审的外观:从对席审判到对屏审判二、在线庭审的流程与内容三、在线庭审如何查明案件事实——基于个案的观察分析四、小结:初具雏形的在线庭审方案第五节 电子送达裁判文书一、电子送达裁判文书的试点规范二、电子送达裁判文书的流程与方式第四章 民事电子诉讼的效果评价第一节 民事电子诉讼的运行成效一、各环节适用率显著提升二、当事人解纷主动性得以激发三、庭审结构得以优化第二节 民事电子诉讼的运行限度一、诉讼效率提升有限二、诉讼成本降低有限三、诉讼体验的两极化第三节 反思:民事电子诉讼的定位一、与传统诉讼方式相互嵌入二、在线庭审不宜作为第三种庭审形态三、小结第五章 民事电子诉讼的困境与破解第一节 民事电子诉讼面临的困境一、运行机制之困:各行其是与重复运行二、法理之困:对传统诉讼理论的挑战三、技术之困:平台建设面临的多重困境第二节 民事电子诉讼实践困境的成因一、试点改革模式的内在局限二、民事电子诉讼尚处于发展阶段三、技术伦理风险与司法固有属性的张力第三节 民事电子诉讼发展前瞻一、转换视角:民事电子诉讼的再定位二、健全规则:民事电子诉讼规则制定的基本方案三、技术跟进:完善平台建设规范技术使用第四节 小结:民事电子诉讼的未来结语 迈向在线正义的中国故事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本书立足于我国电子诉讼的实践样态,以正在进行的民事电子诉讼试点改革为切入点,力图在总结与分析民事电子诉讼的实践效果与潜在功能的基础上,揭示电子诉讼与传统诉讼之间的关系,从诉讼制度的本质与发展逻辑出发,对电子诉讼在实践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行必要的理解与反思。本研究通过对试点改革的过程进行实证研究,能较为客观地把握此项改革在当前民事司法实践中的效果,全面分析试点改革中的既存优势与不足,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应对之策,以促进民事电子诉讼试点改革在未来的改革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效用。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我国司法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彭昕,女,四川简阳人。四川大学法学博士。 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四川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诉讼法、司法制度、互联网法治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六篇,其中,CSSCI收录三篇;出版专著 (合著) 两部;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
本书立足于电子诉讼兴起的时代背景,以民事诉讼领域的电子诉讼实践为切入点,不仅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动态的视角对民事电子诉讼的试点实践进行观察与分析,亦结合程序法理论思考民事电子诉讼这一新型诉讼方式在当下民事审判结构中的定位与功能,为理解民事电子诉讼的实践状态与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实践与理论的基点。围绕这一主题,本书以一个民事电子诉讼改革试点城市的法院为样本,既从民事电子诉讼案件的数量、类型、适用程序等方面静态展现当下民事电子诉讼的适用情况,亦从动态的视角展示民事电子诉讼各个环节的具体运作,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对民事电子诉讼改革实施的效果及其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所处的位置和具备的功能进行客观评价,并从民事诉讼制度的本质与发展逻辑出发,对民事电子诉讼在实践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行必要的理解与反思。关于民事诉讼电子证据方面的理论与实务选题较少,本书出版能填补这一空白,目前法院几乎所有案件都需要面对电子诉讼这一新型诉讼模式,所以本书对司法实务从业人员有所帮助。本书为 “中国司法改革实证研究丛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