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绪论第一章 心理动力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心理动力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二节 心理动力理论的核心概念第三节 心理动力理论的实践框架第四节 国外社会工作学者对心理动力理论的批判与讨论第五节 国内社会工作学者对心理动力理论的批判与讨论第二章 认知/行为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二节 认知行为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的实践应用第四节 认知行为疗法在中国的发展第三章 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代表人物第二节 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框架第三节 西方社会工作学者对人本主义的应用及批判第四节 人本主义在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与思考第四章 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存在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第二节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第三节 国外社会工作领域对存在主义的运用第四节 对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实践的批判性考察第五章 灵性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灵性研究的兴起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中的灵性视角第三节 灵性视角下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第六章 结构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结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结构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第三节 结构社会工作的具体案例第四节 结构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应用的可能性第七章 系统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系统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代表第二节 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第三节 系统理论在西方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应用第四节 西方社会工作学者对系统理论的讨论第五节 系统理论在中国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应用和讨论第八章 生态系统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代表人物第二节 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及讨论第三节 生态系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第九章 发展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发展取向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及主要代表人物第二节 发展取向社会工作的概念框架第三节 发展取向社会工作的实务框架第四节 发展取向社会工作的局限、讨论及应用第五节 中国学者对发展取向社会工作的介绍和讨论第十章 充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充权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核心概念第二节 充权理论在西方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及讨论第三节 充权视角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第十一章 叙事治疗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叙事理论概述第二节 叙事(治疗)理论在西方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运用和讨论第三节 叙事理论在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和讨论第十二章 寻解治疗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寻解治疗的发展脉络与理论基础第二节 寻解治疗的概念框架与实务框架第三节 寻解治疗在国外的应用及相关讨论第四节 寻解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与反思第十三章 优势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优势取向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第二节 优势视角的主要内容与实务框架第三节 优势视角在西方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与反思第四节 中国语境下优势视角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与反思第五节 优势视角的理论贡献及评价第十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趋势与展望第一节 日趋强烈的理论化取向第二节 科学、艺术与政治的本质论争第三节 认识论的多元格局第四节 寻求与社会理论的对话第五节 对宏观视角的重申第六节 关系理论的兴起第七节 学科目标的确立第八节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第九节 数字化转型后记
谢立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现兼任东亚社会学会中方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理论等。何雪松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治理、社会理论等。
本书是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之一。基于我国社会工作实践与教育的需要,本书精选了社会工作领域的十三个理论流派,从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基本概念和原理、实务框架以及相关应用、讨论等方面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基本涵盖了社会工作领域普遍应用的社会工作理论和主要模式。本书由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界从事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教学的资深骨干教师撰写,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反映了国内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社会工作理论”课程教学的前沿水平,并努力贴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要求,为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本书适用于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也适用于对社会工作理论感兴趣人员的学习和参考。选用本教材的老师可填写书末的“教师反馈及教辅申请表”获得配套电子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