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中国社会科学“怪象”
1.1 为什么中国社会科学不设院士?
1.2 为什么老百姓瞧不起社会科学学者?
1.3 为什么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成为专家?
1.4 为什么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归为同类学科?
1.5 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做得很容易,文章很高产?
第二章 “科学”是什么?
2.1 什么是科学?
2.2 什么是社会科学?
2.3 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2.4 什么是非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第三章 中国社会科学“不科学”的现状
3.1 “不科学”的现状
3.2 “不科学”的思路
3.3 “不科学”的特点
第四章 不科学的后果
4.1 影响政府决策
4.2 影响学术发展
4.3 影响学者成长
4.4 影响学生培养
4.5 影响国际交流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第五章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比较
5.1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
5.2 为什么社会科学更容易做得不科学?
5.3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谁更难?
第六章 社会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6.1 科学的起源和演进
6.2 我们为什么获得的是哲学博士?
6.3 哲学对科学的认识
6.4 社会科学的本质
6.5 哲学演绎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七章 科学研究中的不科学问题
7.1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7.2 测量中的“测不准”问题
7.3 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7.4 总体估计的稳定性问题
7.5 样本对总体的推断问题
7.6 选择对照组的问题
7.7 如何下结论的问题
7.8 数据识别问题
7.9 模型选择问题
7.10 模型使用问题
7.11 因果关系问题
第八章 中国社会科学的差距在哪里?
8.1 研究规范和方法使用方面的差距
8.2 科研体制方面的差距
8.3 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方面的差距
8.4 人员引进和考核方面的差距
8.5 科研保障和服务方面的差距
8.6 科研资助方式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差距
8.7 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差距
第九章 中国社会科学应该如何走上正轨?
9.1 营造社会科学发展的大环境
9.2 大力普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9.3 如何学习研究方法?
第十章 社会科学的局限性
10.1 科学能力的局限
10.2 科学视野的局限
10.3 科学观察的局限
10.4 科学判断的局限
附 录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社会科学“怪象”
1.1 为什么中国社会科学不设院士?
1.2 为什么老百姓瞧不起社会科学学者?
1.3 为什么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成为专家?
1.4 为什么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归为同类学科?
1.5 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做得很容易,文章很高产?
第二章 “科学”是什么?
2.1 什么是科学?
2.2 什么是社会科学?
2.3 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2.4 什么是非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第三章 中国社会科学“不科学”的现状
3.1 “不科学”的现状
3.2 “不科学”的思路
3.3 “不科学”的特点
第四章 不科学的后果
4.1 影响政府决策
4.2 影响学术发展
4.3 影响学者成长
4.4 影响学生培养
4.5 影响国际交流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第五章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比较
5.1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
5.2 为什么社会科学更容易做得不科学?
5.3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谁更难?
第六章 社会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6.1 科学的起源和演进
6.2 我们为什么获得的是哲学博士?
6.3 哲学对科学的认识
6.4 社会科学的本质
6.5 哲学演绎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七章 科学研究中的不科学问题
7.1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7.2 测量中的“测不准”问题
7.3 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7.4 总体估计的稳定性问题
7.5 样本对总体的推断问题
7.6 选择对照组的问题
7.7 如何下结论的问题
7.8 数据识别问题
7.9 模型选择问题
7.10 模型使用问题
7.11 因果关系问题
第八章 中国社会科学的差距在哪里?
8.1 研究规范和方法使用方面的差距
8.2 科研体制方面的差距
8.3 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方面的差距
8.4 人员引进和考核方面的差距
8.5 科研保障和服务方面的差距
8.6 科研资助方式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差距
8.7 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差距
第九章 中国社会科学应该如何走上正轨?
9.1 营造社会科学发展的大环境
9.2 大力普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9.3 如何学习研究方法?
第十章 社会科学的局限性
10.1 科学能力的局限
10.2 科学视野的局限
10.3 科学观察的局限
10.4 科学判断的局限
附 录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
北京大学乔晓春教授多年来持续呼吁改革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不科学”的现状,积极推广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本书秉承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忧患意识,揭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现象长期泛滥的原因,警示了这种状况延续下去的严重后果,指出了走向“科学”的方法和路径。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著有:中国人口普查研究;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技术。人口分析技术、计量社会学、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方法、老龄问题、人口与社会政策、人口健康与健康寿命、生命历程理论与方法等。
本书为北京大学人口所开办十年之久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课程教材之一,本教材紧密联系中国国情,以案例教学为特色,受到来自全国高校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广泛欢迎,在全国高校影响日增。本课程受到北大研究生院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资助。
本书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导论性教材。对国际上对"科学"“社会科学”的定义和讨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及讨论;并探讨了进行规范和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所需要掌握的方法论,意图使中国社会科学学者真正认识到以如何做研究才是科学的,才真正算得上"科学"的研究,目的是要推动年轻一代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学生,寻求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使中国社会科学能够尽快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