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导论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 1.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1.1.1 旅游资源的概念释义 / 3 1.1.2 旅游资源相关概念辨析 / 7 1.1.3 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系统 / 9 1.1.4 旅游资源的基本内涵 / 10 Chapter旅游资源分类 2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 2.1 旅游资源分类概述 2.1.1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 25 2.1.2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 25 2.1.3 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 / 26 2.1.4 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 27 Chapter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3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 3.1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3.1.1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 / 51 1.1.5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 11 1.2 旅游资源学的学科研究 1.2.1 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 13 1.2.2 旅游资源学的学科属性 / 15 1.2.3 旅游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 16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2.2 旅游资源分类的方法 2.2.1 按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的 方法 / 27 2.2.2 其他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 32 2.2.3 几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 40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3.1.2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构景类型 / 52 3.1.3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特点 / 61 3.1.4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功能 / 62 3.2 水域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3.2.1 水域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 / 63 3.2.2 水域景观旅游资源的构景类型 / 64 3.2.3 水域景观旅游资源的特点 / 68 3.2.4 水域景观旅游资源的功能 / 70 3.3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3.3.1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 / 71 3.3.2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构景类型 / 72 3.3.3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特点 / 77 3.3.4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的功能 / 80 Chapter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4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 4.1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4.1.1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形成 / 93 4.1.2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主要 类型 / 94 4.1.3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 103 4.1.4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的功能 / 105 4.2 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4.2.1 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形成 / 106 4.2.2 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的主要 类型 / 107 4.2.3 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 110 4.2.4 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功能 / 111 Chapter旅游资源审美 5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3.4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3.4.1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形成 / 83 3.4.2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构景 类型 / 84 3.4.3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特点 / 86 3.4.4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的功能 / 88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4.3 旅游购品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4.3.1 旅游购品类旅游资源的形成 / 112 4.3.2 旅游购品类旅游资源的主要 类型 / 112 4.3.3 旅游购品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 119 4.3.4 旅游购品类旅游资源的功能 / 120 4.4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4.4.1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形成 / 121 4.4.2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 类型 / 121 4.4.3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 127 4.4.4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功能 / 128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5.1 旅游美学与旅游资源审美 5.1.1 旅游与审美 / 136 5.1.2 旅游美学与旅游资源美学的 关系 / 137 5.1.3 旅游资源审美的实践意义 / 137 5.2 旅游资源审美历程 5.2.1 审美意识的产生时期 / 139 5.2.2 自然山水崇拜时期 / 139 5.2.3 审美意识的觉醒时期 / 140 5.2.4 崇尚山水游时期 / 141 5.2.5 旅游审美的昌盛时期 / 141 5.2.6 旅游审美的稳步发展时期 / 142 5.2.7 旅游审美视角的多元化时期 / 142 Chapter旅游资源调查 6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 6.1 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与原则 6.1.1 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 / 165 6.1.2 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 / 166 6.2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与形式 6.2.1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 167 Chapter旅游资源评价 7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 7.1 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及原则 7.1.1 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 / 185 7.1.2 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 185 7.2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7.2.1 旅游资源自身内涵的评价 / 187 Contents 5.3 旅游资源审美特征 5.3.1 自然旅游资源审美特征 / 143 5.3.2 人文旅游资源审美特征 / 147 5.4 旅游资源审美原理 5.4.1 提高审美能力 / 155 5.4.2 掌握审美方法 / 157 5.4.3 把握观赏距离、时机和位置 / 158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6.2.2 旅游资源调查的形式 / 171 6.3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6.3.1 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 173 6.3.2 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 176 6.3.3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制 / 178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7.2.2 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的评价 / 189 7.2.3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 191 7.3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7.3.1 定性评价方法 / 193 7.3.2 定量评价方法 / 199 7.3.3 “国家标准”评价体系 / 202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Contents Chapter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8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 8.1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概述 8.1.1 旅游资源规划概述 / 211 8.1.2 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 217 8.2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8.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222 8.2.2 区位理论 / 223 8.2.3 增长极理论 / 224 8.2.4 竞争力理论 / 225 8.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7 9 Chapter 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 9.1 旅游资源保护 9.1.1 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 253 9.1.2 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 254 9.1.3 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 257 9.2 可持续旅游发展 9.2.1 可持续发展概述 / 260 9.2.2 可持续旅游发展概述 / 261参考文献 8.3 旅游资源开发的导向模式 8.3.1 资源导向模式 / 228 8.3.2 市场导向模式 / 229 8.3.3 形象导向模式 / 230 8.3.4 产品导向模式 / 231 8.4 旅游资源开发的热点关注 8.4.1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 232 8.4.2 旅游资源数字化开发 / 237 8.4.3 旅游资源品牌化开发 / 241 8.4.4 旅游资源低碳化开发 / 243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9.2.3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 环境容量 / 265 9.2.4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环境管理 / 271 9.3 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9.3.1 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 273 9.3.2 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 276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中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旅游市场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日益稳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不断催生出旅游新业态,特别是文旅深度融合以来,其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愈发显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通过旅游活动,得以饱览祖国的秀美山河,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有力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也必将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共有A级景区14917个,较上年增加721个,同比增长5.08%;直接从业人员147万人。2023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趋势,全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48.9亿人次,同比增长93.3%;国内旅游收入实现大幅回升,游客出游总花费为4.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3%。同时,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入境游客达8203万人次,总花费为530亿美元。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将在世界旅游发展格局中发挥出更加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繁荣的物质基础,亦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关键要素。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以及千姿百态的壮丽河山,是全球旅游资源最为丰富且独具魅力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新时代赋予了旅游资源新特征,也带来其科学内涵和研究方向的新变化。我们只有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对旅游资源科学加以系统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效应,使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持续助推国家战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资源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书系统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旅游资源分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旅游资源审美、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等内容,深入探讨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数字化开发、低碳化开发、旅游资源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前言Preface理论与实践探索。本书具有以下特色。(1)知识的时效性与前沿性。本书编写内容有别于其他同类教材对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构成及特点的冗长阐述,而是聚焦于对旅游资源科学相关重点知识的系统梳理与深入阐述。同时,本书注重融入新观点和新思想,力求从多角度、多层面广泛吸纳旅游资源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体现知识的时效性与前沿性。(2)视角的科学性与广泛性。本书在遵循“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密切关注国家战略导向和消费需求变化。本书引入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以及新型旅游资源创新开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等内容,旨在深化读者对旅游资源研究的学术探索与本土实践的理解与认知。(3)案例的地域性与典型性。本书在案例选择上突出地域特色,重点选取资源分布广、品位高、精品多的西部地区。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读者对我国西部地区——这一占据我国品牌旅游资源数量半壁江山的旅游胜地有一个总体认识。(4)编排体例的可读性与创新性。本书的每一章都配有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导入案例、知识链接、补充阅读、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等,力求做到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并以“互联网+”的思维创新拓展学习资料,读者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更丰富、更直观的高清图片和视频内容,使学习过程更有趣、更积极,学习效果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本书由杨阿莉(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叶洋洋(浙大城市学院讲师、博士)共同负责全部内容和结构的安排与统稿工作。各章节编写分工如下:第一、三、五章由杨阿莉负责编写,第二、四、九章由叶洋洋负责编写,第六章由高亚芳(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教授)负责编写,第七、八章由叶洋洋、袁晓亮(巢湖学院教师)负责编写。硕士研究生陈新如、辜友骞、赵丽珠、李盈盈等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提供了许多协助,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同仁的研究成果,已在书中尽量详尽地列出相关文献。在此,我们向所有被引用论著的作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鉴于编者能力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同仁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及时修正相关内容。编 者 2024年2月于兰州
本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互联网+”教材。全书系统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旅游资源分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旅游资源审美、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等内容,深入探讨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数字化开发、低碳化开发、旅游资源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理论与实践。全书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论述严谨、图文并茂、体例新颖、案例丰富、应用性强。
杨阿莉,页洋洋【主编】【中国】【现当代】————————————————————杨阿莉,女,汉族,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生态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甘肃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厅战略项目4项,主持西北师范大学科研骨干项目3项,主持及参与各类横向委托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13篇,核心期刊10余篇。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6项,其中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优秀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中国旅游协会“全国大学生旅游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10余项
本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互联网+”教材。全书系统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旅游资源分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旅游资源审美、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等内容,深入探讨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数字化开发、低碳化开发、旅游资源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理论与实践。全书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论述严谨、图文并茂、体例新颖、案例丰富、应用性强。本书既可作为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旅游管理及资源开发规划等行业部门的从业者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