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天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一).......................................................................1第二天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二).....................................................................19第三天突破英文中非谓语动词的翻译 ............................................................................37第四天突破英文中被动语态的翻译 ................................................................................53第五天突破英文中代词的翻译 ........................................................................................73第六天突破英文中形容词和副词的翻译 ........................................................................87第七天突破英汉互译中的增词与减词(一)...............................................................101第八天突破英汉互译中的增词与减词(二)............................................................... 113第九天突破中文里的动词和谓语部分 ..........................................................................127第十天突破中文里的连词和连接问题 ..........................................................................143第十一天突破中文里的主语问题 ..................................................................................161第十二天突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翻译 ..........................................................................175终章英汉互译的要点 ......................................................................................................189
第三版前言《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出版十二年了,在过去的十二年里,这本书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重印了 35次,得到市场这样的认可,我心满意足。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生长周期,也有它的历史使命,这次的修订我尽心尽力,此后不再做大规模的修订。为什么这本书更名为“十二天突破英汉互译”,而不延用“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因为之前有读者对书名有误解,他们认为本书只有英译汉部分,没有汉译英部分,所以特此更名。那么,在本次修订中,内容有很大的变化吗?是的!有很大且很多的变化!第一,本书英译汉和汉译英,不会出现哪一部分更多的情况。英译汉和汉译英同样重要,方法和技巧讲解部分几乎同等比重。第二,鉴于有读者认为译文有不通顺的地方,我将原文和译文的出处全部标出。其实,本书只提供一些翻译的技巧和经验,我个人也觉得有些参考译文不是很好,但是本着尊重原译者的原则,我基本上不做修改,但是确实有错误的地方,确实不符合时代特征的译文,我也稍做了修改。第三,本书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配套的视频学习课程。针对原来大家所说的“十二天的课程”只有一句话的说明:那是以前北京新东方学校 MTI的翻译基础课,和本书并没有任何关系,若看那些视频而导致耽误了学习,作者不承担任何后果。这次修订完成之后,本书也有了自己的配套课程,购书后,扫描二维码(只能绑定一个账号)即可得到全部配套视频课程,并且请添加读者小助手微信,加入读者服务群,可获取更多翻译学习的资料与资讯,也可交流学习经验。最后,感谢各位读者这些年以来的支持,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的成长!这本书走到第十二年,也许是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也许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真心希望本书和配套视频课程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学习上的帮助。武峰 2023年 9月于京西第二版前言——致读者 2011年年初,我的第一本翻译书《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译篇》出版。实际上,这本书是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新东方学校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更像是一本英汉互译的习题笔记。其实,我一直也没有太多关注过这本书的销量和推广。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一位读者告诉我:“您的书估计全天下学翻译的人都看过,您去看看当当图书排行榜就知道了。”我简单地看了一下评论,竟达一万条以上,五星推荐,外语类图书排名第 40位,英语专项图书第 4位。一本小书竟然得到这么多人的赞同和认可,我还是挺开心的。还有读者告诉我,他们老师上课讲的句子都是“蓝皮书”(《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译篇》)里的,更有读者告诉我,中国几大外国语院校的教授们都看我的书。自己何德何能,凡夫俗子,能引起这么多学翻译的人的共鸣,我觉得还是挺幸运的。实话实说,这本“蓝皮书”更像是一本技巧和方法集,后来出版的“紫皮书”(《英汉翻译教程新说》)和“黄皮书”(《考研英语翻译新说》)才真正地将“蓝皮书”中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若将这几本书配合起来学习,效果更佳,也能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但是,本书从一出版我就发现有一些词汇使用不当和语法错误等,终于下决心在 2016年的冬天改版,主要是为了修正以上错误,在不增加例句和例题的情况下尽量将本书做得更加完美。感谢一直以来读者们对本书的批评和指正,这样才能让这本书变得更好!一本书不能代替一门课程,更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毕竟这本书只是我十多年来做翻译和教翻译的经验总结。翻译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我只希望这本书能给想学翻译的人以些许点拨与启发。感谢各位读者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这本书再修订也会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读者继续“找茬”。我的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武哥教翻译,新浪微博: Brotherfive。武峰 2016年秋于美国密歇根州兰辛市十二天能学成笔译吗?——我的自序这篇序言我写了很久,每每看见这个题目,我总是忍不住想取笑自己一番,因为想要十二天学成笔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每次想写下去的时候似乎都缺少一些勇气。 2008年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十二天突破英语语法》,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但是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难道语法真的可以在十二天内学会吗?这个问题我不再赘述,因为在那本书的序言中我用了很大的篇幅进行了说明。在后来的两年里,我一直在不停地思索下一本书的思路,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我决定在笔译方面让更多的人有所突破。其实,很多时候我自己十分清楚笔译和语法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因为语法学习属于英语中比较基础的部分,但是笔译则是相对高层次的技能。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经常会说,翻译是学习英语的最高境界。但是我偏偏选择这个题目来写,这是有一定原因和想法的。首先,语法和笔译有一定的关联性。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对语言结构的理解都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想学好笔译首先要学好语法,语法是笔译的一门基础课。在英译汉中,如果我们无法了解句子的结构,就不能很好地断句,找到句子的主干,从而分析句子的结构,进而明白其中的意思。在汉译英中,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则,那么翻译成英语也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其次,这和我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年我主要教授语法和翻译课程,尤其是笔译课程,并形成了一套教授这些课程的方法和感悟。不敢说是什么金科玉律,但是至少对于刚迈入学习翻译这个圈子的人来说,确实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想法,我想这应该是有一些好处的。在教授翻译的这些年中,我在不停地思索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其能为大家所接受,而不是死板地抱着课本念译文。当然,在这里不是批评那些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学人员。我一直认为任何课程都有一定的规律,而不是只要有教材就能学明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老师还有什么用呢?就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三级笔译(以下简称人社部三级笔译)来说,考试中英译汉较长,汉译英较短,主要考查英译汉中长难句的分析、专业名词的用法以及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只有认真研究试题,把考点弄明白,再结合一定的翻译方法,在短期的学习中,非英语专业的人员才能通过这个考试。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译文是什么,答案是什么,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并不理想。本书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我想让大家能够掌握一些翻译最基本的原则,而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技巧。在本书中,我也没有讲授任何关于文学翻译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实在不适合翻译的初学者。我更多地使用了上课时的一些材料,准确地说,是我在北京新东方学校教授三级笔译、听说翻译、考研翻译等课程的一些内容。本书的读者定位不是有多年翻译经验和翻译专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而是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欲攻克考研公共英语科目的学生和想通过人社部三级笔译或二级笔译的人,以及想要参加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入学考试的同学。当然,如果只是为了学习翻译来看这本书的话,我想也是可以的。在这里我为大家提供四种学习翻译的方法。第一,翻译是一个涉及两种语言的活动,在大家学好英文的同时,更应该学好中文。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说过的:“想要学好翻译,首先就是要对本国的语言能够驾驭。”我们学英语的人做英译汉比汉译英相对都要好一些。根据我的经验,大家刚开始学习翻译的时候,先学习英译汉会更加容易一些。第二,多学习非文学翻译。笔译基本上可以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对于初学者来说,非文学翻译语言结构相对简单,内容相对广泛,上下文比较容易理解;而文学翻译,有时译者可能连作者在说什么还没有弄明白,何谈翻译呢?第三,要记住本书中讲的三大差异、两个步骤、五个规律、一个原则和十种译法。这些是翻译的一些基本理念,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可以说是本书的精髓所在。弄明白这些内容,然后把每天后面的练习认真做完,对照答案,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对,找出和译文不一样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不一样。刚开始学习翻译时,要尽量按照参考译文来翻译,不要认为这样翻译也可以,那样翻译也可以。第四,要持之以恒地练习。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经说过:翻译最大的技巧就是实践。十二天的学习内容只能让大家对翻译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就像一开始所说的那样,想十二天就学成翻译是不可能的。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本书的一些认识,其实说来说去还是对自己这些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我愿意将这些总结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共勉。写到这里该结束我的序言了,同时也要感谢很多人在我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的老师们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和领导们在出版此书过程中对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我还要感谢这么多年以来关心我、爱护我、提携过我的所有人,谢谢大家!这本拙著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将感激不尽,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谢谢大家!关于英汉互译的学习,如有问题需要联系我,请将信息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 wufeng@bfsu.edu.cn。武峰 2010年国庆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
本书以简单句和长难句分析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翻译的一些基本理念,总结出三大差异、两个步骤、五个规律、一个原则、十种译法。每一天的学习内容都配有少量的课后练习、参考译文和精彩的视频课,让广大学生可以在短期内对英汉互译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武峰 ---------------------------- 武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学者,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拥有多年翻译课程的教学经验。在北京新东方学校数年的培训工作中,一直从事语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口笔译考试(CATTI)、翻译硕士(MTI)、考研及考博翻译、英语专业八级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
本书是作者多年翻译实践及教学的经验总结,主要针对的读者群是: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公共英语考研的学生、想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三级笔译或二级笔译的学生、想要参加MTI考研的学生。本书共安排十二天的学习内容:前六天主要讲解英译汉,包括翻译英语中的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被动语态、代词及形容词和副词;后面六天主要讲解汉译英,主要包括增词与减词、动词和谓语部分、连词和连接问题、换主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翻译、英汉互译的要点总结。本书以简单句和长难句分析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翻译的一些基本理念,总结出三大差异、两个步骤、五个规律、一个原则、十种译法,每一天的学习内容都配有课后练习、参考译文,让广大学生可以在短期之内对英汉互译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书一书一码,扫码后可以观看精彩的视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