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1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31.1.1教育技术的含义……………………………………………………………31.1.2相关概念辨析………………………………………………………………4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41.2.1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41.2.2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71.3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9第2章信息化教学设计……………………………………………………………………132.1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152.1.1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2.1.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162.2课堂教学设计………………………………………………………………………202.2.1课堂教学设计概述………………………………………………………202.2.2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212.2.3课堂教学设计案例………………………………………………………232.3在线教学设计………………………………………………………………………262.3.1在线教学设计概述………………………………………………………262.3.2在线教学的流程设计……………………………………………………272.3.3在线教学设计案例………………………………………………………302.4混合式教学设计……………………………………………………………………312.4.1混合式教学设计概述……………………………………………………312.4.2混合式教学的流程设计…………………………………………………322.4.3混合式教学设计案例……………………………………………………35第3章教学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393.1教学媒体概述………………………………………………………………………413.1.1教学媒体的含义及表现形态……………………………………………413.1.2教学媒体的作用…………………………………………………………423.1.3教学媒体的分类…………………………………………………………443.1.4教学媒体的特性与功能…………………………………………………453.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应用……………………………………………………………483.2.1多媒体教学系统…………………………………………………………483.2.2网络教室…………………………………………………………………513.2.3交互式电子白板…………………………………………………………523.2.4电子书包…………………………………………………………………593.2.5智慧教室…………………………………………………………………61第4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加工……………………………………………………674.1数字资源的检索……………………………………………………………………694.1.1HTTP资源检索……………………………………………………………694.1.2数据库资源检索…………………………………………………………694.2数字资源的获取与处理……………………………………………………………724.2.1文本资源的获取与处理…………………………………………………724.2.2图像资源的获取与处理…………………………………………………734.2.3音频资源的获取与处理…………………………………………………774.2.4视频资源的获取与处理…………………………………………………804.3基于AIGC的内容生成……………………………………………………………824.3.1Prompt的编写原则与模式………………………………………………824.3.2AIGC使用领域及案例……………………………………………………83第5章信息化教学工具……………………………………………………………………915.1信息化教学工具概述………………………………………………………………935.1.1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概念…………………………………………………935.1.2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分类和特点…………………………………………935.2思维可视化工具……………………………………………………………………945.2.1思维可视化工具概述……………………………………………………945.2.2常用的思维可视化工具…………………………………………………955.3虚拟实验工具………………………………………………………………………995.3.1虚拟实验工具概述………………………………………………………995.3.2常用的虚拟实验工具……………………………………………………995.4教学评价工具……………………………………………………………………1045.4.1教学评价工具概述………………………………………………………1045.4.2常用的教学评价工具……………………………………………………1045.5学科工具…………………………………………………………………………1085.5.1学科工具概述……………………………………………………………1085.5.2常用的学科工具…………………………………………………………108第6章演示型课件的设计与制作…………………………………………………………1136.1演示型课件概述…………………………………………………………………1156.1.1常用的演示型课件制作工具……………………………………………1156.1.2优秀的演示型课件评价标准……………………………………………1166.2素材搜集…………………………………………………………………………1176.2.1模板搜集…………………………………………………………………1176.2.2图表搜集…………………………………………………………………1176.2.3图片搜集…………………………………………………………………1176.3框架结构设计……………………………………………………………………1186.3.1大纲设计…………………………………………………………………1186.3.2结构设计…………………………………………………………………1186.3.3导航设计…………………………………………………………………1206.4图文设计…………………………………………………………………………1216.4.1文字的编辑与处理………………………………………………………1216.4.2图片的编辑与处理………………………………………………………1256.4.3图文并排…………………………………………………………………1296.5图形与图表设计…………………………………………………………………1316.5.1绘制自选图形……………………………………………………………1316.5.2SmartArt图形……………………………………………………………1326.5.3表格………………………………………………………………………1326.5.4图表………………………………………………………………………1346.6布尔运算…………………………………………………………………………1366.6.1布尔运算的形式…………………………………………………………1366.6.2布尔运算的应用…………………………………………………………1376.7动画设计…………………………………………………………………………1416.7.1自定义动画………………………………………………………………1416.7.2页面切换动画……………………………………………………………1426.8多媒体导入………………………………………………………………………1436.8.1音频的使用技巧…………………………………………………………1436.8.2视频的使用技巧…………………………………………………………1436.9演示管理…………………………………………………………………………1446.9.1演示技巧…………………………………………………………………1446.9.2PPT的AI生成…………………………………………………………147第7章微课的设计与制作…………………………………………………………………1497.1微课概述…………………………………………………………………………1517.1.1微课的概念与特征………………………………………………………1517.1.2微课的发展与现状………………………………………………………1527.1.3微课的类型………………………………………………………………1527.2微课的教学设计…………………………………………………………………1547.2.1科学的选题………………………………………………………………1547.2.2明确使用对象……………………………………………………………1557.2.3媒体设计…………………………………………………………………1557.2.4趣味性与教学性…………………………………………………………1567.3微课的制作方法与创作工具……………………………………………………1577.3.1录屏式……………………………………………………………………1577.3.2拍摄式……………………………………………………………………1617.3.3软件合成式………………………………………………………………164第8章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1738.1移动学习…………………………………………………………………………1758.1.1移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1758.1.2移动学习平台……………………………………………………………1768.2MOOC……………………………………………………………………………1808.2.1MOOC的含义与发展……………………………………………………1808.2.2MOOC的特点……………………………………………………………1828.2.3MOOC带来的影响………………………………………………………1828.2.4常见的MOOC平台………………………………………………………1838.3翻转课堂…………………………………………………………………………1868.3.1翻转课堂概述……………………………………………………………1878.3.2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1888.3.3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案例…………………………………………………1898.4在线同步直播教学………………………………………………………………1908.4.1在线同步直播教学概述…………………………………………………1908.4.2直播教学案例:钉钉……………………………………………………192
第三版前言▲《现代教育技术》(第三版) 是 “现代教育技术” 这一课程的配套教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推进教育数字化,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大国” 。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 本书编写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试行) 》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抓手, 旨在帮助学生增强教育信息化意识,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本书经多次重印, 受到广大读者和教师的欢迎。 为反映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成果, 根据近年来编者团队的教学实践和使用者的反馈, 编者在本书第二版的基础上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 1 章为 “教育技术概述” , 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对教育技术形成整体的认识。第 2 章为 “信息化教学设计”, 主要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课堂教学设计、 在线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设计。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教学场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与方法。第 3 章为 “教学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 主要包括教学媒体概述、 信息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系统、 网络教室、 交互式电子白板、 电子书包及智慧教室等) 的应用。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在不同教学环境下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宏观视野。第 4 章为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加工”, 主要包括: 数字资源的检索, 介绍了HTTP 资源与数据库资源的检索、数字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介绍了文本、 图像、 音频、 视频等资源的获取与处理方法、基于 AIGC 的内容生成, 介绍了利用 AI 模型获取资源的方法和案例。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高效获取和应用教学资源打下坚实基础。第 5 章为 “信息化教学工具”, 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工具概述、 思维可视化工具、 虚拟实验工具、 教学评价工具及学科工具等。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基本操作及其教学应用。第 6 章为 “演示型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主要包括演示型课件概述、 素材搜集、 框架结构设计、 图文设计、 图形与图表设计、 布尔运算、 动画设计、 多媒体导入、 演示管理等。 本章内容旨在通过介绍整体框架结构设计、 编辑、 排版和美化设计等制作演示型课件的技巧,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第 7 章为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主要包括微课概述、 微课的教学设计及微课的制作方法与工具。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能。第 8 章为 “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 主要包括移动学习、 MOOC、 翻转课堂、 在线同步直播教学。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新出现的网络学习形式与教学模式。本书理论联系实际, 面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立足学科视角, 聚焦于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兼顾传统与现代, 重视教材的可读性与可用性。 为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书中设计了学习目标、 知识导图、 思考与练习、 操作练习等内容。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我们还为本书配套了网络资源, 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获取。本书的内容纲要与结构由全体参编同志反复讨论、 共同商定, 全书由徐磊、 张远峰组织编写并统稿。 本书具体分工如下: 第 1 章由赵爱平编写, 第 2 章由张远峰编写, 第 3 章由韩素芸、 刘卓编写, 第 4、 5 章由王凤编写, 第 6 章由崔健编写, 第 7 章由徐磊编写,第 8 章由徐磊、 崔健编写。受时间与水平所限, 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欢迎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编 者2024 年 7 月
《现代教育技术(第三版)》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编写,融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全面,实践性强,涵盖教育技术各领域,配备动画演示与丰富网络资源,适合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技术工作者学习提升。
徐磊,张远峰 ---------------------------- 徐磊,石家庄学院教师,河北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主讲教师, 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兴趣:信息化教育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张远峰,石家庄学院教师,河北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主讲教师,在中学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多年, 拥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丰富经验。 研究兴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本书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编写,融人党的二十大精神,旨在帮助学生增强教育信息化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本书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重点,线索清晰,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精心设计了教育技术概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媒体与信息化数字环境、信息化数字资源的获取与加工、信息化教学工具、演示型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等内容。为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本书各章还设计了学习目标、知识导图、思考与练习、操作练习等内容;添加了重、难点操作的演示动画(可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供读者使用。本书可作为师范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以及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