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一章 紫砂历史宋代紫砂壶 民国紫砂壶 明代紫砂壶 新中国紫砂壶 清代紫砂壶第二章 紫砂入门紫砂陶瓷 紫砂壶的优点 紫砂新标准 紫砂壶 专业术语 宜兴紫砂紫砂泥 喀左紫砂 第三章紫砂陶器 紫砂壶光货 紫砂壶花货紫砂壶方货 筋纹紫砂壶第三章 紫砂陶器 紫砂壶光货 紫砂壶花货 紫砂壶方货 筋纹紫砂壶第四章 经典壶型供春树瘦壶 洋桶壶 葫芦壶 曼生十八式 西施壶 美人肩壶 汤婆壶 化龙壶南瓜壶 报春壶 松竹梅壶 佛手壶 荸荠壶 风卷葵壶 西瓜壶 牡丹壶 桃壶半月壶 石瓢壶 仿古壶 井栏壶 掇球壶 掇只壶 秦权壶 茄段壶 水平壶虚扁壶 笑樱壶 德钟壶 龙蛋壶 仿竹紫砂壶 龙头一捆竹壶 菱花式壶松梅桩壶 提壁壶 传炉壶 潘壶 周盘壶 提梁壶 瓦当壶 僧帽壶第五章 鉴赏收藏 常见误区 谨防化工壶 开壶方法 挑选购买 泡茶方法 古壶鉴别 养壶方法
前言 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关于紫砂壶的起源,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谢绝了越王的封赏,带着美丽的西施来到江苏宜兴隐居。范蠡看到宜兴丁蜀山区附近的泥土黏性较强,十分耐烧,适于制陶,就发动当地百姓用黏土烧制陶器出售。宜兴的制陶业就这样开始了,百姓的生活也因此富裕起来。 随着宜兴制陶业越来越红火,范蠡把自己的姓氏也改成"陶",因为紫砂太多是朱红色的,后人便称范蠡为"陶朱公",他也被人们尊为商圣和财神。后来,在丁蜀镇还留下了蠡墅、蠡河和施荡桥等胜迹!这样看来,紫砂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紫砂壶是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是中国陶瓷工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日用陶器造型的审美意识。 紫砂壶从一开始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创了"字以壶传,壶以字贵"的文人壶时代。所以,紫砂艺术是由有文化的艺人和爱紫砂的文人共同创造的。紫砂壶的文化意味源远流长,成为紫砂壶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 紫砂壶蕴含的中华文化特性和精神标识是独一无二的。造型丰富多变,或精美细巧,耐人寻味;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旷神怡;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更增添了浓郁的书卷气。特别是将书法、篆刻、绘画集于一体,表现在手掌可握的一把方寸小壶之上,真可谓艺术结晶、咫尺之美。中国书法龙飞凤舞的线条组合,表现了特殊的韵律;中国绘画的精心布局与章法,反映了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国篆刻的斑驳古拙,更显示了古韵悠然的美感。 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组合,引发的审美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是难以形容的。紫砂造型艺术将这些中国文化的精髓统一在一起,构成了极其高雅的文化艺术气质。 紫砂壶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美好寓意。紫砂壶造型朴实高雅,素面素心;肌理温润如玉,色泽古雅淳厚;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审美观。 紫砂壶基本上非圆即方,经过变化、变形则呈现出"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多彩世界。但无论哪种造型,都要求壶体圆润光洁,块面挺括规正,线条变化流畅。圆器讲究圆、稳、匀、正,追求柔中有刚、圆中有变、有骨有肉、骨肉停匀;方器则要求线面挺括,轮廓分明,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粗细适度,富于变化,口盖划一,刚中有柔,方中圆。这种刚柔互济的造型观念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切合"正、清、和"的儒家文化,也符合"敬、清、雅、和"的茶道文化。 紫砂工艺归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了很多民俗文化元素,两者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之蕴、含蓄之美。紫砂壶上的铭文,虽只有短短几句、 寥寥数语,但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是文人和艺人精心构撰的文学精品。有的充满生活情趣,有的富含人生哲理,表达了紫砂文化的哲理之思、文学之美。 现今人们掀起紫砂壶的收藏热潮,除了看重其泥料、工艺、款识、年代等因素,真正打动人心的还在于文化。紫砂壶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有专家在总结紫砂壶文化底蕴时,借鉴玉之"五德",总结了紫砂文化的"五美"。 和之美: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价值取向。融之美:融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与包容的体现。用之美:万物之美在用中得以充分体现,而紫砂壶靠使用以养生,以养中国人的浩然之气。奇之美:紫砂材质特殊,紫砂壶表现力强,将变化之美表现得奇中见奇。隐之美: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低调表现,由来已久;紫砂壶表面无釉色,不以浮华悦人,而藏温润光泽于泥内,只在不断使用中才会越来越美。这是一种含蓄、深沉的人生姿态。 为了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最新的紫砂研究资料,我们特别编撰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紫砂的概述、器形、壶型、鉴赏、收藏等,同时配有精美插图,以期广大紫砂壶爱好者赏鉴与指正。 编者
1、一部讲述紫砂壶知识的普及性图书。2、用简约、朴素的文字,表达出紫砂壶丰盛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3、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全彩印刷,文与图的相辅相成、互为表里。4、能从中撷取中华民族行立于世的人文精神、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美学传统,由此带给读者精神与审美的双重收获。
李昌鸿【编著】【现当代】————————————————————李昌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历任紫砂厂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通晓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1984年与沈蘧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为当代紫砂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杨静【编著】【现当代】————————————————————杨静,毕业于宜兴轻工业学校,受业于著名书画家张志安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国良、蒋新安,系统学习工艺美术设计和紫砂壶制壶技艺。后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沈蘧华夫妇为师,现从事紫砂壶制作及紫砂文化的研究推广工作。李铭【编著】【现当代】————————————————————李铭,中国紫砂专业人才库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紫砂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沈遽华夫妇长子,师从肖金娣、张焕生夫妇学习建筑艺术陶,现随父母专研紫砂造型设计。
本书主要从紫砂历史、紫砂入门、紫砂陶器、经典壶型、鉴赏收藏等几方面,将紫砂壶文化以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广大读者。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实物造型丰富多变,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悠远的题诗赋画,将法、篆刻、绘画集于一身,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粹。在本书中读者可以通过几位专家型作者的专业讲解,深入了解紫砂壶文化的来龙去脉。通过一盏盏可握于手掌的方寸小壶,读者能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书法龙飞凤舞的线条韵律、传统绘画精心布局的悠然哲思、中国篆刻斑驳古拙的历史意蕴,都将带给读者难得的审美享受和超然的艺术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