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导论 /001
一、问题与背景 /001
二、主题、方法与逻辑结构 /004
三、期货市场操纵的基本类型 /006
第一章 期货市场价格操纵规制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027
第一节 期货市场反操纵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027
一、经典价格操纵理论对操纵的定义方式 /027
二、经典价格操纵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困境 /031
第二节 对经典价格操纵理论的反思 /032
一、以参照系比较方法判断人为价格的逻辑 /034
二、确定正常市场价格的困难之处 /039
三、对参照系比较方法的批评 /042
四、操纵意图要件存在的问题 /046
第三节 人为价格概念的重构 /050
一、从立法史看反操纵立法的经济动因 /050
二、参照系比较方法的辩护与反驳 /052
三、经典价格操纵理论的症结 /055
四、对人为价格概念的合理解释 /056
第四节 以意图为核心的操纵认定框架 /059
一、将意图作为操纵判断的核心要件 /059
二、引入价格影响测试的分析框架 /061
第五节 对意图操纵形态的规制 /063
一、未造成人为价格的意图操纵形态 /064
二、对意图操纵形态进行规制的理由 /065
三、立法纳入意图操纵形态的规制效果 /067
第二章 欺诈理论与期货市场操纵二元规制体系 /070
第一节 以欺诈路径规制市场操纵的原理 /070
一、欺诈与操纵的关系 /070
二、以欺诈路径规制市场操纵的法理基础 /074
三、欺诈型操纵与普通欺诈的区别 /076
第二节 欺诈操纵与价格操纵并存的二元规制体系 /078
一、欺诈操纵条款的制定 /079
二、价格操纵条款的承继与扩张 /085
三、市场力量型操纵条款的保留 /086
四、禁止性规定与扰乱性做法 /087
五、旨在进行欺诈或误导的合约 /088
第三节 欺诈操纵的构成要件及与价格操纵的关系 /090
一、欺诈操纵的构成要件 /091
二、欺诈操纵与价格操纵的关系 /96
第四节 市场操纵二元规制体系的形成原因 /102
一、以欺诈路径规制市场操纵的涵盖范围 /103
二、欺诈路径无法规制市场力量型操纵 /108
三、自我威慑理论无法解决市场力量型操纵问题 /119
四、以单一欺诈操纵条款规制能源市场操纵的反面立法例 /124
第五节 市场操纵二元规制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128
一、单一价格操纵条款所面临的问题 /128
二、将欺诈纳入我国期货市场操纵规制基础的可能性 /129
三、建立我国期货市场操纵的二元规制体系 /134
第三章 期货市场操纵的法定形态与构成要件 /139
第一节 期货市场操纵的两种法定形态 /139
一、两种法定形态概述 /139
二、实际操纵形态的构成要件 /140
三、意图操纵形态的构成要件 /144
四、讨论框架 /146
第二节 操纵构成的前提:操纵能力 /147
一、操纵能力的界定及意义 /147
二、市场力量型操纵中的操纵能力 /148
三、交易型和信息型操纵中的操纵能力 /155
第三节 操纵构成的关键:操纵意图 /161
一、操纵意图的界定及意义 /161
二、操纵意图的直接证据 /164
三、操纵意图的间接证据 /165
四、不经济行为推定 /170
第四节 操纵构成的结果:人为价格 /175
一、人为价格的界定及意义 /175
二、以参照系比较方法认定人为价格 /177
三、参照系比较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86
四、参照系比较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189
五、人为价格认定方法的发展 /191
第五节 操纵构成的纽带:因果关系 /194
一、因果关系的界定与证明 /194
二、因果关系的推定与抗辩 /196
第四章 跨市场操纵的行为模式与法律规制 /198
第一节 问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198
一、跨市场操纵的问题背景 /198
二、跨市场操纵的概念界定 /199
第二节 跨市场操纵的行为模式 /201
一、市场力量型操纵 /201
二、价格关联型操纵 /204
三、区分两种行为模式的意义 /205
第三节 跨市场操纵的规范模式 /208
一、市场力量型操纵的规范模式 /208
二、价格关联型操纵的规范模式 /210
三、规制跨市场操纵的主要法律及其关系 /213
第四节 跨市场操纵的构成与认定 /216
一、市场力量型操纵的构成与认定 /216
二、价格关联型操纵的构成与认定 /219
第五章 期货市场操纵的监管权配置与介入方式 /224
第一节 期货市场操纵监管的权力配置 /224
一、单一自律监管理论 /225
二、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结合 /227
第二节 惩罚型监管介入 /230
一、惩罚型监管的特点 /230
二、惩罚型监管的要求 /233
三、单一惩罚型监管的局限性 /234
第三节 预防型监管介入 /235
一、合约设计与上市制度 /235
二、持仓限额及相关配套制度 /238
第四节 干预型监管介入 /243
一、干预型监管的权力与措施 /243
二、干预型监管介入的原则与限度 /245
结论 /248
一、规制理论 /248
二、法律适用 /249
三、监管体制 /251
参考文献 /253
后记 我的“三体”研究 /268
序 言 一
钟维博士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他独自撰写、付梓出版的《期货市场操纵法律规制论》一书,是国内关于该问题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期货市场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其法律制度遵循着独特的运行规律,但同时也与证券市场法律制度互相影响。操纵是期货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但在期货市场操纵的法律规制问题上,至今未见到国内学者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这本专著填补了国内学术研究的空白,代表了国内研究的领先水平,夯实了期货市场操纵规制的法理基础。相识多年,我能够深切感受到钟维博士对学术研究的执着、热情和追求。他早在攻读法学博士期间就开始关注期货市场法制建设,并在《清华法学》上独立发表了题为《期货交易双层标的法律结构论》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还被杂志社选为当期的封面推荐文章,这对于博士生作者而言是罕见的,也说明《清华法学》编辑部对该文的高度认可。后来,这篇论文又荣获中国法学会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钟维博士也成为了当年获得该项奖励最年轻的学者。
从2013年“期货法”(二审稿时更名为《期货和衍生品法》)被列入立法规划之初,钟维博士便开始参与相关立法研究工作。在一审稿和二审稿征求意见阶段均受邀提供专家意见。法律三审正式通过后,他作为学界的唯一代表出席了新法施行座谈会。钟维博士的专业水平同样得到业
界认可,被中国期货业协会聘任为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为行业自律管理规则、行政规章和司法解释的制定提供了许多专业意见。在这本书之前,他还与我共同编写了两本期货法方面的著作,在学界和业界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十年磨一剑”的作品,本书在内容上跨越了《期货贸易管理条例》与《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法律变迁,既有对期货市场操纵规制理论和实践案例的反思,又有对比较法详尽深入的考察,还有对我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反操纵规则的解读和评析。钟维博士在扎实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并论证的价格操纵与欺诈操纵并存的二元规制体系,是对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理论的重要贡献。衷心祝贺钟维博士的新书出版,也希望他能继续努力,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叶 林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功能。本书基于期货市场操纵这一主题,深入研究期货市场执法监管与立法层面的需求,试图填补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钟维
----------------------------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司法修改工作专班成员,中国期货业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法制与自律监察委员会委员。在《法学研究》《法学家》《清华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人工智能投资顾问法律问题研究》,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理解与适用》《期货期权市场法律制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多次荣获中国法学会“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学术奖励。
操纵是期货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本书在内容上跨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和衍生品法》两个时代的反操纵法律变迁,是国内第一部从法学角度研究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的专著。本书通过对理论基础、法律适用和监管体制等三个层次的剖析,希望能够深化学术界对期货市场反操纵问题的认识,为我国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经验,进而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期货市场操纵二元规制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反操纵立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